葫蘆絲是緬甸東北、泰國北部以及中國西南地區,雲南省傣族、阿昌族、景頗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民間樂器。
幾個挖鑿的按孔和簧片附著的竹管插入葫蘆中,從葫蘆吹口處吹入氣息使其產生旋律和和音。葫蘆絲竹管數從1到4根不等,近十年來慢慢統一以3根(1根主管2根副管)為主。出音孔數為7孔(前6後1)音域從低音So一個8度音階往上到中音La(So、La、Si、Do、Re、Mi、So、La)8個音程。無Fa、最底下的洞孔重吹為低音So,輕吹為低音Mi。
葫蘆絲歷史
以前中國雲南省西南到緬甸、泰國北部的少數民族中葫蘆絲的愛好者有個習俗,年輕的男子向愛慕的女子吹葫蘆絲以示愛意。因此葫蘆絲誕生了「愛的告白」。
傍晚時分年輕小伙子帶著葫蘆絲來到心上人的家門口,吹起自己拿手的樂曲以取悅心愛的姑娘。為何葫蘆絲變成取悅女性的樂器呢?在雲南勐養鎮幫蓋村廣場上壁畫,闡述著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近代葫蘆絲宗師─哏德全氏(1958-2008)蒐集曲譜並按照國際C大調為基準統一調性,為葫蘆絲做了規範。除了投入精力在海內外演奏會上,哏氏同時也進行葫蘆絲改良工作,然而要葫蘆絲吹奏人口增加,除了傳統曲,各式各樣型態的曲子也能演奏,七孔葫蘆絲須要音域更擴大並可吹奏半音,葫蘆絲的改良勢在必行。
/
    九孔 多孔改良葫蘆絲的誕生
    葫蘆絲的音色和旋律流動著一股魅力,但由於音域狹窄外,音階中無Fa,音高只到中音La。除了本地地域性音樂外,發展有所限制。和哏德全氏學習吹葫制葫的彭超氏認為傳統七孔葫蘆絲有以上缺點。
    • 2009年嘗試了100多款,最後決定了九孔葫蘆絲這款。2010年申請專利
    • 2011年獲得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證書》許多人使用了這還保有傳統音色並且能和西洋音階應對的改良九孔葫蘆絲,認為《九龍吟》九孔葫蘆絲是改良葫蘆絲中的佼佼者
    • 2018年彭超氏又從九孔葫蘆絲延伸,增加一孔改良高音到Re之10孔葫蘆絲。
葫蘆絲的魅力
葫蘆絲吹奏很簡單可從孩童到年長,吹奏輕鬆愉快卻能表現出深遠動人的樂曲。
使用時去思考為什麼這個樂器是對女性的「愛的告白」。葫蘆絲特性、吹奏技巧
以及如何愉快地吹奏,請更深一層去了解。
九孔葫蘆絲樂器構造與各部分名稱
十孔葫蘆絲樂器構造與各部分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