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和口琴一樣靠吹氣讓含銀銅製簧片震動,是自由簧片類(口琴、口風琴、手風琴、笙…)的一種。給點少量氣息壓力就可以吹出簡單音階來。過強的吹氣將造使葫蘆絲纖細微妙含蓄的樂音變得平淡無奇,甚至會出現刺耳的爆音。吹氣的輕重緩急調整到葫蘆絲吹奏的最佳狀態是決定葫蘆絲音色極其重要的關鍵點。葫蘆絲美妙的音色和吹氣的強度與速度有直接的關係,和其他吹管樂器有著極大的相異處。這種葫蘆絲深奧魅力表現應該可以再做研發,達到最大極限的可能性。
傳統七孔葫蘆絲的改良
傳統七孔葫蘆絲音階為So、La、Si、Do、Re、Mi、So、La有 8個音符。最低音重吹為So音,輕吹時則會發出低音Mi的音符,所以傳統七孔葫蘆絲共計9個音符。音域雖窄但也是可以吹奏許多好聽的曲子,像「月光下的鳳尾竹」「美麗的金孔雀」等。但傳統七孔葫蘆絲沒有Fa音,沒有半音,音準不穩定,再加上音域窄,所以有許多工匠投入葫蘆絲改良行列。
廣州製笛、簫、葫蘆絲專家彭超氏2009年嘗試了百餘次實驗,成功設計出有順指Fa、半音以及音域擴大到高音Do的九個孔的葫蘆絲。解決了以往傳統七孔無法演奏的中式曲子外,半音多的西洋曲也能勝任。2011年取得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樂器名為「九孔葫蘆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