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嘴
  乾燥葫蘆瓜蒂切口插入一支小竹管,或是黏上塑膠吹嘴便利吹氣,透過
  吹嘴吹氣,氣震動管上的簧片,再由各個音孔發出不同音階。

*貼心小常識【正確吹氣法】
  輕含淺含吹嘴1/3部分給氣,才不致吹氣過猛吹嘴含過深,把口水吹進入
  葫蘆身,造使葫蘆易發霉。或是口水聚集葫蘆底讓葫蘆的接管環黏膠脫
  落。 


②葫蘆共鳴箱
  該部分有多個名稱,有稱「葫蘆頭」也有把這葫蘆共鳴箱稱為「音
  斗」。葫蘆身内儲存吹氣,以方便震動若干根竹管或木管上的簧片發 
  聲,其作用類似於蘇格蘭「風笛」的袋子(氣囊)共鳴發聲原理相同,
  和風笛不同點,這葫蘆共鳴箱沒有儲存氣的功能,除非使用循環換氣技
  巧,通常一口氣吹完需要換氣。


*貼心小常識【葫蘆保養與三管拆卸安裝程序】
  葫蘆絲共鳴箱是天然植物葫蘆乾燥而成,怕潮濕發霉或蛀蟲。吹奏完時
  三管由主管先,依序副管後左右轉動拔出,讓葫蘆中水氣自然風乾。風乾
  後左右副管先主管後依序左右轉動安裝回去。乾燥後的葫蘆絲共鳴箱
  中放置小包乾燥劑或除蟲劑做保養


③調音桿
  葫蘆絲在製造時,在常溫下以西洋調音基準設定A = 440Hz(赫茲)
  為標準音高。由於日本普遍使用A = 442Hz貨到需要再調音。或是氣
  候不穩需要改變高低音時、或與其他樂器匹配時需要調音。一般調音
  需要專用工具,拉出或推進管内簧片上軟木塞做調整。因操作不便或吹
  奏者不諳調音方法,往往誤解葫蘆絲音不準是樂器品質的問題。
  有鑒於此,日本熙林九孔葫蘆絲維修擔當清水先生於2018年發明操作簡
  便的「調音桿」。對吹葫新手來説容易上手很快成為調音維修專家。


*貼心小常識【調音桿使用方法】
   先吹“Do”看調音器是否在標準上±10上下,然後再試其他音階,如果
   超出過多影響了音準,把主管從葫蘆身拔出,管上的調音桿微微向上或
   向下移動。特別要留意調音桿移動時需要小心翼翼,因如果拉出或推
   進動作過大,音準會大幅度異動。如果想把音提高,只要把調音桿稍微
   推進一點,管徑變短,音就會提高了。反之,把調音桿拉出一點,管徑變
   長,之前的高音就會降低了。音降低多少要看調音桿拉出量的多少。
   筒音音準另有調音法,因牽涉專業維修,此處不做論述。



簧片
  葫蘆絲的簧片就像薩克斯風、單簧管一樣, 葫蘆絲主管中一片纖細小
  簧片就提供了所有出音孔的音。九龍吟商標九孔葫蘆絲創始人彭超老
  師精心打造特製強勁簧片,創造出從低音到高音均勻豐富的共振效
  果。簧片不是消耗品,如細心呵護保養可長期使用。

*貼心小常識【簧片維護】
  簧片主要成分是黃銅,受潮後容易造成銅鏽,因此演奏後取下三管並讓
  其乾燥一段時間。簧片是葫蘆絲的發聲器更是葫蘆絲的心臟,非常纖細
  脆弱,非有必要切勿觸摸。


*貼心小常識【簧片調整】
  當高音吹不出聲音或低音有沙啞聲時,就需要把連結葫蘆的主管拔出
  來調整簧片了。
例如:
  高音吹不響或是難吹時,使用尖銳物(刀片、牙籤等)輕輕挑動1~2次
  簧片舌尖 。低音有沙啞聲時,使用尖鋭物(刀片、牙籤等)輕壓1~2
  次簧片舌底 。

  注意點:葫蘆絲的簧片極為纖細脆弱,調整簧片時必須非常小心謹慎。



音孔(正背面)
  又稱發音孔或音階孔,九龍吟專利九孔葫蘆絲主管正面有按照人體工學
  手指排列8個音孔,背面有1個音孔。音階為低音Mi、So、La、Si、中
  音Do、Re、Mi、Fa、So、La 、Si 、高音Do。



副管
  也稱為「輔助管」或「附管」在主管的左右側各有一個附加管,短管
  為中音Mi又稱「和音管」 ,長管為低音 La又稱「共鳴管」。拔掉底部
  的塞子或是梅花釦即可發聲。
  平常吹奏樂曲很少使用副管,為了增添和聲效果或增加共鳴音量時會打
  開一根或2根副管。同時吹奏主管和2根副管時需要大量的氣息,使用
  循環呼吸技巧較能駕馭。


*貼心小常識【副管拆卸與安裝程序】
  三管由主管先, 依序副管後左右轉動拔出,讓葫蘆中水氣自然風乾。風
   乾後左右副管先主管後依序左右轉動安裝回去。



主管 
  又稱「發音管」或「音階管」。管身前一小截安裝一枚簧片,管身正面
  按照人體工學挖製8個孔,背面挖製1個孔。